對於傳統文人而言,
雅集是四季消遣的上佳之選。
當盛清之時,太平日久,
士大夫悠游林下,雅集猶盛。
古人雅集大凡為聽濤、觀海、
持仗、垂釣、倚石、
作畫、抱琴、濯足等。
關於「二號院」的空間,是解致璋老師一手規劃,她以老子言:「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室內構築由天花板、地面、壁牆所成,牆面開窗鑿門。空間彌六合,一切生命的韻律以及生活裡的節奏,全部可由這屋子內虛室的「無」而生。
除了人人都在辦茶會、擺茶席外,還學會了一套剛才葉老師講的「雞湯的氾濫」。我昨天也聊到,當你反應可能這茶有點問題時,對方一定會回答你:茶都是平等的,泡好泡壞並不重要。在我看來這是非常大的問題,我覺得這話背後有相當的歷史淵源,有時候我會開玩笑說「中國受禪宗的影響太深了,大家都見性成佛;
關於「二號院」的空間,是解致璋老師一手規劃,她以老子言:「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室內構築由天花板、地面、壁牆所成,牆面開窗鑿門。空間彌六合,一切生命的韻律以及生活裡的節奏,全部可由這屋子內虛室的「無」而生。
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物件作為話頭。這一期的主人公解致璋老師同我們分享的東西,不是可以拿在手裡的具體某一樣,它即生即滅,不能留駐,卻也實實在在,映照著生活。
解致璋特別反對所謂的「茶席展演」這個概念,在她看來,茶席與周圍環境的關係至關重要。 「怎麼可能周圍如此雜亂無章,品茶者能坐下安然享受呢?」 所以,她的茶席的第一要素,往往是環境。
茶會,在我們的心目中,就是古時候的雅集。林語堂先生說,藝術是創造,也是人類精神的一種遊戲。雖然他最喜歡各種不朽的創作,不論它是繪畫、建築、或文學,但他相信「只有在許多普通人都喜歡以藝術作為精神上的一種遊戲,而不一定希望有不朽的成就時,真正的藝術精神方能普遍瀰漫於社會之中」。這段話為我們的茶會做了很好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