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真理是什麼,都應切身體驗

2019-06-21

茶主人:張澤銘

解致璋筆記

禪修的目的,讓我們意識到,禪是我們的日常經驗,而不是從外界加進來的一些東西。

 

有一位熱心的弟子想要學習劍術,便來到了一位大師的身邊。隱居山中草庵的前輩不得已答應了他。但是,該弟子每日的工作只是幫助師父收集柴火,去溪邊汲水,砍柴,生火,燒飯,打掃禪房和庭院之類的日常家務活。師父並沒有正規地教過他什麼劍法。隨著時日的流逝,這位年輕的弟子開始感到不滿。心想自己並不是為了當雜役來到師父身邊的,而是為了學習劍術才來的。

 

於是有一天,他來到師父面前,對師父講出了自己的不滿,並請師父教他劍術。師父回答說:‘好,那我就教你吧。’結果,這位年輕的弟子再也不能夠安心地做任何事情了。原來,每當這位弟子開始煮早飯時,師父便會出現,拿著棍棒冷不防地從其背後向他打來。在打掃庭院時,也同樣不知道棍棒會在什麼時候、從什麼方向向他襲來。年輕人心神不寧,完全失去了心中的平和,因為他必須隨時眼觀四方,注意周圍。就這樣過了幾年之後,他才做到無論棍棒從何處飛來都能夠躲閃自如。但即便如此,師父對他的修行還不是很滿意。

 

一日,弟子看到師父在灶前自己做飯菜,覺得絕不能錯過這個大好機會,便拿起ㄧ根大棍棒,向師父頭上打下去。雖然此時師父正彎腰面朝鍋灶,攪拌鍋內食物,但是弟子的棍棒卻被他用鍋蓋接住了。這時,弟子才頓悟到自己ㄧ直以來未能領會到的劍道之真諦。他也由此真正體味到了師父的良苦用心。

 

完美劍術的奧秘,存在於創造一個能夠隨時對外界刺激做出快速反應的精神框架或者結構。雖然技術訓練非常重要,但這畢竟是人為地、有意識地、審慎地獲得的東西。除非有益於劍術技能的精神以某種方式使自己與極具流動性或者機動性的狀態相調和,否則任何獲得或附加的東西都會缺乏自然成長的自發性。

 

當精神被喚醒通往‘悟’的時候,這種狀態將會佔據優勢。那位劍師旨在使他的徒弟達到這種意識。這是不能通過為某種目標而特別設計的體系來傳授的,它必須單純地產生於內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劍師的體系真的不是體系,但在其表面的狂熱中有一種「自然」的方法,他成功地喚醒了年輕徒弟的精神,這種精神觸發了掌握劍術所需的機制。

 

這其中隱藏著禪的修煉方法的特別之處,那就是,無論真理是什麼,都應切身體驗,而不是訴諸理智的作用和系統的學說。後者拘泥於技術的細枝末節,其結果只能是膚淺的。理論化的東西也許在打棒球、建造工廠、生產各種工業產品時是相當有用的,但在創作直接體現人的靈魂的藝術品,或者在該技術已經非常嫻熟、想要獲得正確的生存之道時,並不能行得通的。

 

 

——鈴木大拙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