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齋二號院 – 高山烏龍短期課 – 2025/3/12

清香齋二號院

高山烏龍短期課
2025/3/12

學習茶道的態度是

以覺知和體悟的心來觀察和行動。

不論發生任何事,好事或壞事,接受它,放輕鬆,並且觀察它。

高山烏龍短期課

茶具的認識與搭配   泡茶流程   
執壺、蓋杯實作演練   品鑑要領   
泡茶用水   茶葉保存

2025/3/12 開課
每週三下午1:30
共計六堂(每週三小時)

上課地點

清香齋二號院
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聯絡方式

(02)2321-5566
0905-303-399

聯絡時間

10:00 ~ 18:00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清香齋二號院 – 東方美人短期課 – 2025/3/17

清香齋二號院

東方美人短期課
2025/3/17

相同的一款茶,經由不同茶主人的詮釋,會星現不同的風額。

靜靜地,讓心安住下來泡茶,打開我們的覺知,追求自己喜愛的口味。

木心:「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才開始的。」相通的,能泡出好喝的茶,是從認識自己的口味才開始。

慢慢地,我們會泡出自己滿意的茶湯,凝集成屬於自己的韻味。

東方美人短期課

茶具的認識與搭配   泡茶流程   
執壺、蓋杯實作演練   品鑑要領   
泡茶用水   茶葉保存

2025/3/17
週一開課 下午1:30
共計六堂(每週三小時)

上課地點

清香齋二號院
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聯絡方式

(02)2321-5566
0905-303-399

聯絡時間

10:00 ~ 18:00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清香齋二號院 – 高山烏龍短期課 – 2024/12/04

清香齋二號院

高山烏龍短期課
2024/12/4

學習茶道的態度是

以覺知和體悟的心來觀察和行動。

不論發生任何事,好事或壞事,接受它,放輕鬆,並且觀察它。

高山烏龍短期課

茶具的認識與搭配   泡茶流程   
執壺、蓋杯實作演練   品鑑要領   
泡茶用水   茶葉保存

2024/12/4(星期一)下午1:30開課
共計六週(每週三小時)

上課地點

清香齋二號院
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聯絡方式

(02)2321-5566
0905-303-399

聯絡時間

10:00 ~ 18:00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清香齋二號院 – 東方美人短期課 – 2024/12/02

清香齋二號院

東方美人短期課
2024/12/02

相同的一款茶,經由不同茶主人的詮釋,會星現不同的風額。

靜靜地,讓心安住下來泡茶,打開我們的覺知,追求自己喜愛的口味。

木心:「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才開始的。」相通的,能泡出好喝的茶,是從認識自己的口味才開始。

慢慢地,我們會泡出自己滿意的茶湯,凝集成屬於自己的韻味。

東方美人短期課

茶具的認識與搭配   泡茶流程   
執壺、蓋杯實作演練   品鑑要領   
泡茶用水   茶葉保存

2024/12/2(星期一)下午1:30開課
共計六週(每週三小時)

上課地點

清香齋二號院
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聯絡方式

(02)2321-5566
0905-303-399

聯絡時間

10:00 ~ 18:00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清香齋二號院 – 暑期兒童茶道班 – 2024/08/05 – 08/09

清香齋二號院

暑期兒童茶道班
2024 /8/5 ~8/9

喝茶的歷史

茶葉的分類

認識茶具和泡茶方法

怎樣當一位好客人

怎樣當一位好主人

準備點心

參加一場小茶會

暑期兒童茶道班

2024/8/5 ~ 8/9(週一至週五)
下午1:30~4:30
共計五堂(每堂三小時)

招生對象

小四 至 國二

上課地點

清香齋二號院
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聯絡方式

(02)2321-5566
0905-303-399

聯絡時間

10:00 ~ 18:00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清香齋二號院 – 東方美人短期課 – 2024/03/04

清香齋二號院

東方美人短期課
2024/03/04

相同的一款茶,經由不同茶主人的詮釋,會星現不同的風額。

靜靜地,讓心安住下來泡茶,打開我們的覺知,追求自己喜愛的口味。

木心:「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才開始的。」相通的,能泡出好喝的茶,是從認識自己的口味才開始。

慢慢地,我們會泡出自己滿意的茶湯,凝集成屬於自己的韻味。

東方美人短期課

茶具的認識與搭配   泡茶流程   
執壺、蓋杯實作演練   品鑑要領   
泡茶用水   茶葉保存

3/4(星期一)下午1:30開課
共計六週(每週三小時)

上課地點

清香齋二號院
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聯絡方式

(02)2321-5566
0905-303-399

聯絡時間

10:00 ~ 18:00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清香齋二號院 – 高山烏龍短期課 – 2024/05/08

清香齋二號院

高山烏龍短期課
2024/5/8

學習茶道的態度是

以覺知和體悟的心來觀察和行動。

不論發生任何事,好事或壞事,接受它,放輕鬆,並且觀察它。

高山烏龍短期課

茶具的認識與搭配   泡茶流程   
執壺、蓋杯實作演練   品鑑要領   
泡茶用水   茶葉保存

2024/5/8(星期一)下午1:30開課
共計六週(每週三小時)

上課地點

清香齋二號院
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聯絡方式

(02)2321-5566
0905-303-399

聯絡時間

10:00 ~ 18:00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清香齋二號院 – 高山烏龍短期課 – 十二月

清香齋二號院

高山烏龍短期課-十二月

俗話常說:盡本分。
我們做人要盡本分,把該做的事做好。
 
我們不會稱呼學習樂器六個月的人為音樂家,也不會稱呼拿起畫筆半年的人為畫家。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基礎的功夫和紮實的底子是一切藝術的根本,包括生活的藝術 — 茶道。
 
根基不穩的樹木,開不出美麗的花朵。

*出自《論語.學而》

魯迅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那麼,會泡好茶,是不是一種掬福?起伏不定的生活節奏中,時間總被切割,心緒難免紛擾。

為自己沏一盞好茶金繕韶光切痕,療撫不安與波動…

 

二號院成立以來,多以茶會的形式與大家交流。然而,懷抱著厚積薄發的想法,在茶領域中授業、傳承、深耕,並且與時俱進,一直是清香齋的精神。

短期課的老師都是二號院的茶主人,跟隨清香齋解致璋老師學習台灣烏龍茶道十幾年,我們一步步實作,經歷一次次困惑就有不同的領悟,也發現值得玩味的事都在細微之處,且愈深入愈能體會茶道的無窮趣味。

我們常常接待回流的賓客,他們很忙,卻願意花三、四小時的時間,靜靜地坐下來喝茶。看到他們放鬆、愉悅的笑容, 茶老師們總思考著二號院還可以為忙碌但喜愛喝茶的朋友做些什麼?

如果每週撥出聆聽一場音樂會的時間,讓我們引領您如何「泡一杯好茶」,那麼,不管多忙、行旅有多遠都可以為自己沏一杯「清福」。

很期待和愛茶的朋友們在生活中以茶掬福。

高山烏龍短期課

茶具的認識與搭配   泡茶流程   
執壺、蓋杯實作演練   品鑑要領   
泡茶用水   茶葉保存

12/4(星期一)下午1:30開課
共計六週(每週三小時)

上課地點

清香齋二號院
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聯絡方式

(02)2321-5566
0905-303-399

聯絡時間

10:00 ~ 18:00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茶煙輕揚落花風

茶煙輕揚落花風

2021-03-15

文 / 林碧蓮     攝影 / Hailing Wang

秋夜的西湖邊,清冷露重。凌晨一點五十分,鬧鐘聲劃破子夜的幽寂,我們也從睡夢中醒來,準備三點抵達雷峰塔對面的淨慈寺,四點半拉開「靜心茶會」的序幕。

暗夜穿過濃綠掩映的園林步道,四周寂靜地只聽到自己的呼吸聲。跨越南山路,回望雷峰塔盤折在墨藍的天空下,夜風吹動塔周的樹群,正如張岱在《西湖夢尋》裏形容「雷鋒倚天如醉翁」,雷鋒真有幾分微醺,依舊英姿煥發。

黔藍的天際漸漸轉成藍灰色,四點左右茶席布妥,所有工作人員喝了一碗清粥暖胃,換上白淨的茶服。除了濟公殿內留一盞微光外,寺院內外沒有燈火,茶席上燭光點起,開始迎賓。

賓客們身著素淺衣裳,臉上没有少睡的倦容,而是滿帶好奇愉悦的眼神,如晨霧般輕巧的穿梭茶席間,彷彿在找尋一處可以和自己心靈對話的空間。

清晨的風撫動樹梢,遊戲茶桌花間,客人款款入席,茶主人將席上燭光點點罩滅,寺院一片漆靜,我們起身離開,靜坐於焉開始。南屏山邊的天色藍灰中透著微光,在山巒、古剎、老樹圍繞下,心慢慢沈靜下來。

我們提著剛煮沸的水緩緩步入茶席,在曙光初露大地甦醒的那一刻開始泡茶。熱水注入壺內,水氣淹漫,看不清水位,只能憑藉經驗。我不確定是否可以泡好這一杯茶。

茶會舉辦前兩個多月,在台北的我們改於夜間上課練茶,以克服暗黑、濕氣和低溫對泡茶的影響。儘管如此,今日南屏山下的風、西湖邊上的水氣還是不一樣的。慶幸在茶道學習中培養出來的專注力,讓我面臨無常變化時,可以靜心穩定並泡出一定水平的茶湯。

生命的如實是在當下,我珍惜這個無法重來,唯一僅有的片刻。冰沁濕冷的空氣中,水溫燒至極高,不得不為,然而我泡的茶是嫩芽為主的東方美人,水溫不宜太高,注水力道也要輕柔,如壺中上揚的水氣將芽葉撐浮起來般的輕盈,水徐徐傾入,茶煙輕揚。客人喝下第一杯茶後,輕闔雙眼說:「好香,好甜。」朝著聲音的來向,我仰首看往夕照山的蒼芎,天色已魚肚白,流連西湖的弦月還掛在雲上捨不得離去。明月相伴,同沐朝霞,猶如夢境。

第二杯茶起泡后,寺院鐘聲乍響,賓客盈盈笑道:「是南屏「曉」鐘喔!」看著她彎彎的眉眼,滿臉光潤,在晨曉中伴著鐘聲喝茶,我彷彿看到曾經坐在古遠溪畔的自己,聽著曠達悠長的琴聲,松風下茶香飄忽,心想,這是幾世牽的好緣份呀!

十年前剛和解老師學茶道不久,那是我第一次參加靜心茶會。是夜興奮地完全没有睡意,兩百多位賓客集聚到台北近郊的山谷中,秉燭夜遊於目不暇給的茶席之間。萬籟俱寂,第一次那麼敏銳地感受到周遭自然的變化、光影的流動。

現在我可以泡茶和有緣的客人分享,六、七十人在天光末明時趕赴這場茶會,一起體驗從夜闇到黎明的過程。

有人很好奇地問:這麼辛苦的茶會,你們怎麽會如此熱衷,一次又一次參與?

我的回答很簡單: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每一刻都可以全然專注没有他想,這是怡心,正如文震亨《長物志》所言:「弄花一歲,看花十日。」最讓人回味的是那一幕幕走過來的點點滴滴,怎會辛苦?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那天清晨,那杯茶

那天清晨,那杯茶

2019-12-02

文 / 吳瓊      攝影 / Hailing Wang、李松鼠

清晨四點,走在杭州的南山路上。時值秋分剛過,黎明前的晨霧中,瀰漫著西子湖畔特有的草木味道。此刻,淨慈寺與清香齋舉辦的慧日峰下靜心茶會正在等我。


而我,期待這場靜心茶會已經許久許久。


清晨的淨慈寺濟公別院,庭院寂寂,燭光閃爍。從宋代的“南屏謙師,妙於茶事”到今日的慧日峰下靜心茶會,千年一瞬間。清香齋的茶主人們在院中設十張茶席:一樣的桌案,迥然不同的茶席風景,長夏將盡,初秋清爽,花影茶盞隱約透露出茶主人各自的氣質。

運木古井亭簷上,一彎殘月。天空還是沉沉的藍黛色,南山的山巒在天幕上畫出了一筆曲線,呼應著飛機掠過天際留下的那道白線。第一次看到,夜空裡飛機拉出的白霧幾乎是金棕色。

寅時過半,燭火漸熄。一牆之隔的鐘樓內傳來了南屏曉鐘,108下,聲聲入耳,其間還有僧人的誦經,“相扣以義,相應以心”。大家靜坐於庭,聽古剎梵音,待天光破曉。

鐘聲遠去,秋蟲呢喃,無燈殘月,天光竟是如此皎潔清澈。此時,茶人們開始輕輕地點火煮水溫杯泡茶,於無聲處開啟了清晨的第一席茶。茶主人華君端坐席前,右手執壺,用心注水,出湯分杯,這一切都是在微弱的晨光中進行,高山鐵觀音的香味隨之輕輕散開。捧起茶盅,深深吸入這清晨第一泡茶的香味,啜飲一小口茶湯,慢慢嚥下,一股熱流溫暖了心田。

 

兩泡之後,曙光初露,大殿簷椽瓦當,山上樹林綠蔭,周遭的一切逐漸顯露出來。而茶的味道,似乎也隨著天光漸漸開朗起來。這款茶來自台灣南投奧萬大,採摘於2014年冬,有著冬茶飽滿深厚的氣韻。在這個晴朗的清晨,茶的味道似乎更細緻地散發出來,齒頰留香,回甘清甜,杯底冷香更是令人流連。

第二席開始時,太陽已經照到了運木古井亭上,溫暖的陽光驅散了清晨的寒氣。大禹嶺的高山烏龍在開水溫過的紫砂壺中,發散出清晰的花果香味。這款茶產自大禹嶺高山烏龍的最佳產區,海拔高達2600米,特質鮮明。泡出的茶湯清亮順滑,第一泡口感細膩,果香濃郁;第二泡甘津潮舌;第三泡韻味綿長……待到第五泡,茶主人輕輕說:這是茶會的最後一杯茶了。

 

話語剛落,席間一片嘆息,剎那芳華。

一直都覺得,清香齋舉辦的茶會,遠不止是茶會,從中可以領悟到的內容太多太多。去年秋天在上海,聽解致璋老師講她心目中的茶,以及與茶相關的藝術、園林、音樂、旅行等。突然明白,解致璋老師講授的是茶,更是以茶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解致璋老師的茶理念中,“案上山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包含了生活美學、詩畫意境以及空間禪意。兩席茶的間隙,大家輾轉於各茶桌間,茶案上的“山水畫卷”在晨光中徐徐展開。植物、器皿、色調、層次,其展現的方式各不相同:大枝火棘配上芍藥,以示四季更疊;曉芳窯花鳥茶具陳列於淺綠席上,猶如一方清新園景;汝窯的天青色配以黃綠色菊花,一幅秋色圖躍然案上……處處可以領略到“青苔地上少塵沙”的禪意和“樓前芳草接天涯”的悠遠。

靜心茶會是解致璋老師茶道理念的一種集中體現,清香齋先後在多地舉辦靜心茶會,如台北陽明山、花蓮海邊等,大多選在日落或日出時分,意在與自然共生,看斗轉星移、晨昏交替,借一杯清茶,悟尋常人生。

 

與參加過這些茶會的好友交談,她用“醍醐灌頂”、“大大感動”來形容,言談之間,感覺到茶會對她影響至深,不僅僅使她成為一名優秀的茶人,更是將學茶的受益運用到生活中,自律自覺,享受人生。

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總會有幾杯茶是令人難忘的,或是因為一杯好喝的茶,或是因為一起喝茶的人,或是因為瀰漫於茶席間的氣息……這些時刻可遇不可求。而解致璋老師倡導的靜心茶會,則是刻意選取易感的時段,精心營造美景佳境,以美的呈現告訴人們:用心生活,不負生命。

賞茶品茗中,讓人沉澱心緒,覺知當下,感受這一刻的美妙。這一刻雖短,但在過後繁雜的日常中,或許會不經意想起這一刻,依然能讓人想到生活中美好的存在,珍惜眼前,放開胸懷,從容應對一切。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No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