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馬嶺先生 金秋茶會十四席之三
2018-11-15
分享來自馬嶺先生的
清香齋二號院上海金秋茶會
— 十四席之三

清香齋二號院上海金秋茶會
十四席之三
-馬嶺-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分享來自馬嶺先生的
清香齋二號院上海金秋茶會
— 十四席之三
清香齋二號院上海金秋茶會
十四席之三
-馬嶺-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分享來自馬嶺先生的
清香齋二號院上海金秋茶會
— 十四席之一
清香齋二號院上海金秋茶會
十四席之一
-馬嶺-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今年桂花開得晚。或許因此而特別馥郁。養雲安縵楠書房的西側,有一株金桂,襯著老宅,花特別艷,香特別遠。
上週末,一場流動的茶宴,就在這花香中鋪陳。台灣著名茶人解致璋帶領她的清香齋二號院學生們,以十四張茶席,帶給人們一段難忘的時光。楠書房內七席按老房子的佈局而設,半敞開的空間裡不時有天賴之聲,應和著茶水的氤氳之氣。下沉式大廳裡的七席一字排開,一路走去,彷彿一捲捲山水畫正徐徐打開。
一走進這樣的空間,心底不由得一聲輕嘆。解致璋在她的《清香流動》一書中寫道:「營造茶席的空間,就像經營一片畫意,為品茶增加許多滋味,不只可以自得其樂,還可以引人入勝。」她主張學生們以自己的理解去展現生活之美,所以每一席都由茶主人自己構思創意並親手佈置,一杯一盞,一枝一葉,盡現風格個性,茶席配色、器皿質地、花草果木……都能讀出設計者的點滴用心。解致璋是台灣最早將茶席與環境結合起來的茶人,「案上山水」或許就是她對茶道的理解。將中國水墨畫的山水意境呈現於茶席之上,將古畫中人們聚飲於山間溪邊的場景移植到現代環境中,為的是嚐到美好的山野清茗。兼顧實用與美感,是對茶席的至高要求。這十四張茶席就是茶人們不斷積累,將心中意境漸次呈現的最好例證。
當然,茶席的主角是茶,一切都圍繞著茶。這次茶會以台灣烏龍茶為主要品種,包括高山烏龍、高山佛手、凍頂烏龍、東方美人等大家熟悉的品種。但即使是同一品種也都來自不同產區或年份,僅高山烏龍就有七款,分別來自2014年的大禹嶺、2015年的梨山、2011年的杉林溪等等。而且,每一種茶均由深諳此茶的茶人伺茶,以期讓茶客們充分領略到其中的美妙。茶會上,客人們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挑選茶席,與大家一起品嚐聊茶。
選的第一款是來自阿里山的高山烏龍。 「這個茶場位於阿里山的樟樹湖,海拔約1600米至1800米,採於2015年冬。」茶人李珮瑜一邊溫壺溫杯,一邊緩緩道來。聞香觀葉、沖泡分杯……動作乾淨流暢,自然柔和。茶湯清澈明亮,茶香層次分明,第一泡即有很明亮的山場氣;第二泡,杯香漸濃,第三泡有了果實的香味……每一泡的茶香與茶韻均有不同。
茶間歇,人們來到楠書房前的草坪上,千年香樟樹下,來自上海自得琴社的樂人們以古琴配鋼舌鼓,將一曲「琵琶語」送入和風斜陽,曠遠悠長,一派山水意境。人們一邊欣賞雅樂,一邊品嚐台灣產的小點心,佐以時令水果。解致璋認為,品茶後,味蕾被茶打開了,很敏銳,正好吃一點細緻的點心。這也是清香齋茶席的一大特色。
再選了一款大陸的茶——2017年的鳳凰單樅薑母。這一席在楠書房的正廳內,一枝碩大的火棘紅果將整張茶席襯托得栩栩如生。茶人李婉瑄用一盞曉芳窯的蓋碗沖泡,完完全全激活了烏岽古茶樹的氣韻,喝到口中,唇齒生香,回甘綿長。解致璋立的規矩是五泡即止,因為她覺得前五泡能把茶最好的狀態帶給人們。五泡茶畢,大家都略感意猶未盡,坐在茶席上遲遲不願起身,或許是想把這一席茶上的五感之美都保持得長一些再長一些。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養雲安縵·楠書房的金秋茶會上,客人們感慨了再感慨,席間杯中呈現的不僅僅只是美麗,更是解致璋幾十年孜孜以求所倡導的生活美學,它,遠非一杯清香所能承載。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分享 茶之路的文章與影像| 原文出處
「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茶湯的滋味和香氣是看不到卻可以感覺到的東西。
清香齋的茶湯,這些年喝下來,變成一種可以感覺到的記憶。
人、茶、器物、自然的關係,在日積月累的實踐和時光的洗煉中,
變成一杯茶的心意傳遞到你面前。
心在那裡的時候,喝下去會有所覺悟吧。
參加養雲安縵·楠書房的金秋雅集
與清香齋諸位師友一起在上海品茶,
留下一些影像,清香齋二號院,十四席案上山水。
—— 馬嶺 茶之路
养云安缦·楠书房 金秋茶会
跟随台湾著名茶人解致璋老师
走进一个安静,雅致和有内在力量的茶世界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分享 楠書房|文章 原文出處
一场期盼已久的盛大茶会
长达五年的酝酿,近九个月的筹备
此乃,美成在久
跨越海峡两岸
近百人的合力参与
10月19日—10月21日持续三天
近五百位的品茶人次
终于,云落茶杯
养云安缦·楠书房 金秋茶会
跟随台湾著名茶人解致璋老师
走进一个安静,雅致和有内在力量的茶世界
茶道:志于道 游于艺
“把茶泡得很好喝,发散出令人感动的魅力,永远是茶主人最核心的课题,那也是和我们一起品茶的朋友最期待的事“
—解致璋。
一杯茶是静心的源头、是生命的滋味、是光阴的流转、是创造的游戏。一席茶是洞见的入口,是与心灵的对话,当我们开始这样的旅程,视野也将更加的辽阔与自在。
茶人们准备火炉,会把它放在最好用的位置。如果使用酒精炉,就要记得加酒精和调整炉心的大小,水温是泡好茶的关键要素。
在煮水前,把茶叶分装在小茶叶罐里。不要太早放进去,以免流失了新鲜度。煮水的时候,安静的等候水开,小心不要把水煮老。
由于本次茶会中有部分茶席在室外场所,为了避免风速和夜晚光线昏暗对茶味的影响,茶人们早在两个月前就早早准备,在暗处泡茶,对着空调风泡茶,这样一份认真地心意,在今天完整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因此,喝到这样一杯好茶,是感恩,是知足。
茶席:空间的游戏
“一个好的茶席,首先要有好的茶、好的水、好的茶器,还要有好的茶人。只有好的茶人才能泡出好的茶来。同时要有好的环境。如果别的条件都具备,这个泡茶的人却完全不解风情,那也是暴殄天物。”
——解致璋
艺术永远没有固定的模式。即使是茶道这样传统的事物,也不必局限于古典的表达,假如更钟情于现代感,就试着用喜欢的风格去诠释。只有如此,才能使内心安定,去描绘它最美好的样子。然后精心布置每个细节,把故事编织得圆满而有说服力。
透过本次茶会的茶席,大家懂得,设计可繁可简,繁者,繁而不乱。
清香斋二号院的茶人们细心挑选茶巾的色彩,与季节的感觉相呼应。设计茶席的空间比例,用不同材质和色彩的变化来分隔,创造空间的层次。
他们把茶具摆放在适当的位置。让茶具看起来有前后、高低、疏密的节奏感。每一件茶具都应该摆在顺手好用的地方,在泡茶时,感觉就会很自然、不吃力,泡茶的动作可以很舒服流畅的进行而不碍手。
之后再在茶席上插一点花,让花木的色彩与线条融入茶席中,与茶具合为一个整体和谐的画意。站在客人的位置这一面插花,客人才可以欣赏到茶花最美的姿态。
清香流动的茶席告诉我们,茶人背后的付出和用心。
“礼是暖意,内心不能具体明说的东西,借一个外在的形式轻轻地表达出来。比如你来我很高兴,我觉得与你谈话,让我感到很充实,我就借一点小小的心意,点心、茶来表达我的心意和欢迎。”
——解致璋
喝完第一道茶请客人们走出阁楼,去大树下,此时的惊喜才开始:不仅有新鲜、原味、清淡的台湾点心露出真容,填补刚才一壶茶所带来的轻微饥饿感。
还有来自上海自得琴社团队的唐彬、蔡珊、白无瑕三位老师,在千年古树下 再现《听琴图》,带来沁人心脾的合奏曲目《杏花天影》《琵琶语》。黄昏光影,声声入耳,山水意境,处处可观。
茶道是一种修养,不是表演 茶道是生活的艺术,也是品味的艺术,但绝不是表演的艺术,更不是装饰的艺术。
——解致璋
茶会办完了就拆了,什么都没有了,茶汤的香气,更是瞬间即逝。游园也好,品茶也好,心要在那里,否则就错过了当下的美-。
希望大家共享片刻的安宁,欢喜于手中的这杯茶,铭记这般秋日浪漫。
摄影:管轶栋 毛毛 周鲲 周天 王竹筠
文字编辑:楠书房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上海 養雲安縵 楠書房
清香齋二號院茶會 rehearsal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對於傳統文人而言,
雅集是四季消遣的上佳之選。
當盛清之時,太平日久,
士大夫悠游林下,雅集猶盛。
古人雅集大凡為聽濤、觀海、
持仗、垂釣、倚石、
作畫、抱琴、濯足等。
我们选择在金风细细,玉露娟娟的时节
以一场清香流动的茶会,
与大家相逢在养云安缦
台湾茶道的首创与践行者解致璋老师
及「清香斋二号院」的茶人们。
在大树老宅相伴下,
流连于秋光日暮间 ,
品悠悠茶香,听丝竹绕梁。
她的著作《清香流动:品茶的游戏》一书,将自己二十多年来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探索 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把自己对茶相关的一切经验、品味,甚至于理念及美学价值,毫不保留的呈现出来。她致力于推广茶文化,引导人们如何把茶道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点滴中寻找生活中的美学。
这是,解致璋的茶故事。
茶道是生活的艺术,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一种对「美」和「修养」的追求。与茶相对的时光,是与内心的对谈。外表静若湖水,身边却已四季流转,相映衬的案上山水,看似随意,得来却不易。
“一个好的茶席,首先要有好的茶、好的水、好的茶器,还要有好的茶人。只有好的茶人才能泡出好的茶来。同时要有好的环境。如果别的条件都具备,这个泡茶的人却完全不解风情,那也是暴殄天物。”
——解致璋
茶席不仅是平面设计,也是空间的游戏。它的趣味存在于色彩、材质、造形的细微变化之中。茶汤的美味在时间轴裡轻轻滑过,香芬和味道像音乐的合弦,它是时间的艺术。
每一次的茶席布置,都呈递出茶主人的个性,样式繁多,皆有无穷的变幻。每位茶主人发挥平日累积的审美与想象力,利用各种元素混搭,风格便自然流露。有现代感的茶席,也有古典之风,山水意境,处处可观。
当苍苍大树,仍然吞吐汉唐的气息,
当澟澟老宅,依旧蕴存明清的雅緻,
碧云天,黄叶地,
我们邀请您共赏这段恬愉 、
无争的时光,
像握在手心的画卷,
缓缓展开季节的流霞…
十月十九日——十月二十一日
美成在久·云落茶中
——养云安缦·楠书房金秋茶会
与君相逢,不胜欣喜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